实用的健康养生网站,助你健康生活每一天
时间:2021-07-01 16:10:58
人气:
编辑:网友整理
孩子上小学二年级戴近视眼镜,这让家住河北省石家庄市的张静很担心。在朋友的建议下儿童保健,她开始询问一些可以改善孩子视力的保健品。胶囊、颗粒剂、口服液,甚至是据说能提高视力的奶粉;增加,钙和营养。除了能提高视力,儿童保健品真是五花八门,五花八门……张静不禁看得眼花缭乱。
近年来,为了在身高、智力、健康等方面为孩子提供帮助,很多爱孩子的家长纷纷将各种儿童保健品塞进孩子的嘴里。但是,一些不法企业和商家也抓住了家长的心态,通过非法加成、虚假宣传、非法传销等各种手段骗取消费者的钱财,导致儿童保健品市场出现各种乱象。
法制日报记者发现,正常情况下,发育正常、饮食合理的儿童并不急需保健品。儿童在食用保健品时需要格外小心。使用不当甚至可能对儿童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。有关专家指出,儿童保健品市场治理势在必行,主管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,整顿儿童保健品市场。
不当使用保健品防伤害
今年1月,有网友爆料幼儿涉嫌服用儿童保健品导致心肌损伤。举报人田女士表示,2017年,3岁女儿确诊“幽门螺杆菌感染”后,开始每天服用大量无限极保健品。此后,她的女儿被多家医院确诊为心肌损伤、低血糖等疾病。 .
涉事无限极公司事后公开道歉,但将道歉原因归咎于“照顾不够”,并承诺提前承担孩子的全面体检和治疗费用,并将情况报告给相关部门,并联系相关部门对产品进行检测鉴定等。此后不断有报道称,女孩的肝功能、低血糖等检测指标已恢复正常,但“头发不再和以前一样黑亮,眼睛也没有以前那么清澈了。”
健康产品是健康食品的流行术语。根据相关定义,保健(功能)食品具有一般食品的共同特点,可以调节人体机能,适合特定人群食用,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。此前,不少家长认为,即使给孩子服用保健品也不一定“好”,肯定“无害”。然而,生动的案例却颠覆了很多人的认知。其实还有很多保健功能是不适合儿童使用的。
据媒体报道,一名来自成都的9岁男孩昊昊遭遇了年龄和性别不应该有的尴尬。他的乳房开始发育。儿科医生诊断,孩子因过量服用锌补充剂而出现荷尔蒙失调和生长加速。 6岁的天津孩子林琳因尿急、尿频入院治疗。医生诊断为高钙尿症引起的尿路感染。原因是钙摄入过多。林林平时天天吃父母,从国外买。补钙产品在这里。
有专家指出,食子号、煎子号的食品保健品都有相关的国家标准和管理办法。如果严格按照剂量服用,出现副作用的概率一般较小。但是,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,食用保健品需要更加谨慎。错误或过量服用会造成身体伤害。
记者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了解到,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不宜服用传统的“大补”产品,否则可能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性早熟;某些元素过量补充可能有副作用,如过量补钙会影响铁、锌的吸收,加重肾脏排泄负担,出现高钙尿症。
必须对健康产品有合理的期望
目前,儿童因滥用保健品就医的现象并不少见。很多家长担心孩子营养不良,或者认为应该提高免疫力和智力,给孩子。有些孩子长期服用。对于某些类型的保健品,有些孩子甚至同时服用多种保健品。
与经常习惯购买保健品的老年人不同,购买儿童保健品多是家长的主动选择。虚假宣传和随意忽悠,让家长愿意慷慨解囊。田女士爆料称,她在“无限极导师”的推荐下,给女儿买了大量的保健品。她说,经销商涉嫌在其服务中夸大宣传,推荐过量服用该产品,导致女儿健康受损。 .
对此,无限极的声明有些含糊:“经公司调查,陕西经销商范某严重违反了与公司签订的《经销商协议》的条款,公司将督促并责成他维护从消费者权益的角度,我们将推进事件的解决,然后按照规定进行处理。我们将对经销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和认真整改。”
记者在石家庄部分药店和母婴店看到,钙片、蛋白粉等儿童保健品摆在醒目位置,价格从十几元到几百元不等。一位销售人员表示,补充葡萄糖酸钙、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等微量元素的产品很受欢迎。味道酸酸甜甜,小朋友也很喜欢。
相关专家认为,保健品是人体机制调节剂和营养补充剂。它们不能直接用于治疗疾病,更不能代替饮食。造成儿童服用保健品身体伤害的情况是销售人员的夸大宣传,家长的健康素养低,正常保健品的使用和用量不宜食用,保健品不能指望治病防病。
“对保健品要有正确合理的期望,有病就医。同时,要严格控制直销企业或普通保健品企业,行业自律必须“见血”。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常务委员钟凯说。
监管执法力度不能弱
针对目前儿童保健品乱象丛生的局面,有评论人士认为,除了对儿童家长进行正确宣传引导外,还要多管齐下,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者。
河北省公安厅近年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,保健食品犯罪的对象主要是中老年群体、儿童群体和特定患者群体。相关部门打击针对老年人保健品的诈骗行为后,儿童保健品市场的违法行为开始增多。
石家庄一家连锁药店店长告诉记者,如果看到有孩子的家长,促销员会以医生或育儿专家的身份出现,为他们介绍各种儿童保健品,增强抵抗力。 、预防疾病、增进食欲、促进生长发育、提高智力都是常用的说辞。
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法学教研室讲师陈雪表示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》引领食品行业建立了完整、科学的监管体系。原食药监部门也对保健食品出台了多项规定。然而,《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》却“难产”。由于缺乏法律依据,保健食品的审批、监管和生产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。
在陈雪看来,要防止儿童保健品的虚假宣传、非法营销和过度消费,防止老年人在购买保健品时上当受骗,首先要大力普及保健品知识。 ,让广大家长知道,儿童保健品不是“人人都能吃”的。同时,职能部门要加强网格化日常监管,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经营活动。监督执法不能松懈,加强对重点违法经营领域的检查。
国家对保健品市场的监管力度逐渐加大。今年1月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了《重点领域假冒伪劣治理工作方案(2019-2021)》),提出开展食品监管专项行动。围绕“一老一小”,加大保健食品和婴幼儿配方食品抽检力度。
事实上,儿童保健品的管理不能单靠政府部门。用社会治理理念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,引导家庭、学校、社区、政府部门有序参与这项工作。结合治理儿童保健,保障保健品市场正常有序运行。
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儿童保健品的检查和动态监管机制,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儿童保健品市场的监管。只要监管到位,处罚就跟进,并辅以相关儿童保健品的普及,一定能有效消除儿童保健品市场的混乱局面。”陈雪说。